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种虚伪现象。
前两句说"鹅鸭同群"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四川人热衷于在放生池放生动物。表面看是行善积德,实际暗指人们盲目跟风做表面功夫。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现在人们养狗是为了看家护院(防偷鸡),却不知道那些看似德高望重的僧人(阇梨),其实是偷鸡的野猫伪装的。这里用"野狸"比喻假僧人,尖锐地指出:那些表面念佛放生的人,背地里可能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
全诗通过"放生"与"偷鸡"的强烈对比,讽刺了某些人表面行善、实际作恶的伪善行为。就像现在有些人朋友圈晒爱心,现实中却冷漠自私一样,诗人用动物作比喻,生动地揭穿了这种表里不一的虚伪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