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大观楼眺望
飘渺飞楼,凭栏望、风生城阙。
流不尽、长江滚滚,喷银铺雪。
日落金山黄雾塞,兵屯铁瓮红旗掣。
想当年、白骨葬青磷,空凄切。
烽燧暗,何曾歇。
樯橹密,空排列。
叹从来征战,几多豪杰。
刘季雄风今寂寞,孙郎霸业终消灭。
问兴亡、北固与南徐,潮声咽。
流不尽、长江滚滚,喷银铺雪。
日落金山黄雾塞,兵屯铁瓮红旗掣。
想当年、白骨葬青磷,空凄切。
烽燧暗,何曾歇。
樯橹密,空排列。
叹从来征战,几多豪杰。
刘季雄风今寂寞,孙郎霸业终消灭。
问兴亡、北固与南徐,潮声咽。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大观楼眺望》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阔的江景与深沉的历史感慨。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壮阔的江景描写 开篇用"飘渺飞楼"形容高楼凌空的气势,诗人站在城楼上,看到长江奔腾不息,浪花如银似雪般翻滚。"日落金山黄雾塞"描绘黄昏时金山被雾气笼罩的景象,而"铁瓮"(指镇江古城)附近军旗飘扬,暗示着战备状态。这些画面既有自然之美,又暗含紧张氛围。
第二层:历史的沉重叹息 "想当年"笔锋一转,联想到历史上这片土地上的惨烈战争——"白骨葬青磷"指战死者尸骨未寒。接着用"烽燧暗""樯橹密"等意象,说明战争从未真正停止。诗人感叹无论刘邦(刘季)这样的开国帝王,还是孙权(孙郎)这样的地方霸主,最终霸业都化为尘土,只剩下寂寞与消亡。
第三层:永恒的兴亡之问 结尾把问题抛给历史遗迹(北固山、南徐州),而回答的只有呜咽的江潮声。这里用拟人手法,让潮声代替土地诉说千年兴衰,暗示无论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会被时间冲刷殆尽。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强烈的画面感:如"喷银铺雪"的浪花、"红旗掣"的动感,让读者仿佛亲眼所见。 2. 时空的巧妙交织:眼前的军旗与历史的烽烟重叠,凸显战争循环往复的悲剧性。 3. 深沉的哲学思考:通过帝王霸业的消逝,揭示权力与战争的虚无,最终只有自然永恒(潮声),而人类争斗终成空。
这种登高怀古的写法,既有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的苍茫,又有苏轼"大江东去"的哲思,容易引发普通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