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五首 其七

此香堪笑又堪悲,刚把愁肠说向谁。
冶父山前曾落节,千钧之重一毫釐(升座拈香祝圣毕,次拈香)。

现代解析

这首偈颂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修行者内心的矛盾与自嘲。

第一句"此香堪笑又堪悲"开门见山:烧香拜佛这件事,既可笑又可悲。可笑的是自己还在执着于形式,可悲的是明知如此却仍要这样做。就像现代人明知刷手机浪费时间,却还是忍不住。

第二句"刚把愁肠说向谁"道出孤独感。修行者满腹心事,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种孤独不是身边没人,而是无人能真正理解内心的挣扎。

第三句"冶父山前曾落节"用典故自嘲。冶父山是传说中铸剑的地方,这里暗指自己曾在修行路上"掉链子",就像铸剑时火候没把握好。

最后"千钧之重一毫釐"最精彩。千钧是极重的重量,一毫釐是极小的单位。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修行看似重大,其实关键就在细微处;二是自己把小事看得太重,反而成了负担。

整首诗像在说:修行啊,说起来重要得很,可落实到具体生活里,不就是处理好每个小念头、小选择吗?何必搞得那么沉重呢!这种既认真又自省的态度,让修行显得真实而不做作。

释普岩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