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自震泽道吴兴城外有感

忆向苕溪泊酒船,宁知绿发便华颠。
只今行脚一万里,重此惊心二十年。
箬笠簑衣真我事,清风明月苦论钱。
晚凉急櫂城南去,更复题诗作后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吴兴城外乘船时,突然回忆起二十年前在苕溪停船喝酒的往事,感慨时光飞逝、人生变化。

前四句是回忆对比:当年在苕溪停船喝酒时还是黑发青年,没想到转眼就变成白发老人。现在漂泊万里重游故地,二十年光阴让人心惊。这里用"绿发变华颠"(黑发变白头)的鲜明对比,配上"惊心"这个词,把岁月无情的冲击力写得特别真实。

中间两句写当下心境:虽然现在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普通渔夫打扮)很自在,但连享受清风明月都要计较钱财,说明生活并不宽裕。这里用"真我事"和"苦论钱"的对比,透露出一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无奈。

最后两句是行动决心:趁着傍晚凉快赶紧划船去城南,还要再题首诗留作日后回忆。这个结尾特别生动,像是突然想通了一样——既然感叹无用,不如继续前行,用诗歌记录人生。其中"急櫂"(快速划船)和"更复"(还要再)这两个动作,把诗人从感慨中抽离、积极面对生活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妙在把二十年的人生体悟,压缩在一次乘船偶遇的场景里。就像我们突然翻到老照片时会有的那种恍惚感,但诗人没有沉溺在伤感中,而是选择用写诗的方式继续自己的人生故事。这种"回忆-感慨-释然"的情感节奏,配上江南水乡的船、斗笠、明月等意象,读起来既亲切又有深意。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