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隐逸情怀的山水画卷,通过竹木画作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夸赞画作:开篇点明画作者是元代画家李衎(息斋)的后人李克孝,说他将自己对幽静生活的理解都融入了画中。接着用"修竹石上生云气,古木山中作雨声"生动地描写画中景物——石头上的细竹仿佛带着云雾,山中的古树好像能听到雨声,说明画作非常逼真传神。
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说自己近年来都不忍心看画,因为快到年底时,看到画中故乡的景色更勾起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乌巾挂在长松树,吾欲巢居逃姓名"最为直白有力——诗人想把头巾挂在松树上,像鸟儿一样筑巢隐居,彻底逃离尘世纷扰。这里的"乌巾"象征文人的身份,"巢居"则是想象远古人类在树上筑巢而居的生活,表达了对归隐山林的强烈渴望。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从赞赏画艺到抒发隐逸之志,层层递进。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想要彻底抛弃世俗身份、回归自然的率真情感,这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