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行

半夜春山试雷雨,惊起蛰龙初出土。
野人不惜苍苔古,掘得嘉餐自烧煮。
满盘明玉远飘风,一箸鲈鱼味差苦。
竹斋食罢竹阴午,竹里行吟傲簪组。
君誇食肉君固卑,我誇食笋我亦痴。
阿蛮丰腻(汪本作环丰肌)飞燕瘦,意态虽异要皆奇。
君不见天随先生贫食杞,又不见关中客卿肥刺齿。
丰俭不齐皆有理,彼此相忘聊尔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野之人挖笋、煮笋、吃笋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对比不同饮食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价值观的超脱。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春夜雷雨惊醒了沉睡的竹笋(把竹笋比作"蛰龙"很生动),山野老人不顾苔藓湿滑挖来鲜笋,自己生火烹煮。这里用"嘉餐"形容竹笋,说明在作者眼中这是美味。

中间六句是吃笋的享受:煮好的笋像白玉般晶莹("满盘明玉"),虽然味道比鲈鱼稍苦,但饭后在竹荫下散步吟诗,比当官戴乌纱帽("簪组"指官帽)自在多了。这里用"傲"字突出对官场的不屑。

接下来用两组对比表达核心思想:先说吃肉的人(代表富贵)和吃笋的人(代表清贫)互相嘲笑,就像杨贵妃的丰腴和赵飞燕的苗条各有其美;再举两个历史人物的例子——穷得吃枸杞的陆龟蒙和富得用牙签剔牙的某人,说明贫富生活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生活无论奢华简朴都有其道理,不必互相比较,不如各自安好。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通过吃笋这件小事自然流露,展现了文人雅士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全诗语言朴实,比喻生动,把日常饮食写得充满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