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乙卯之春凤诏颁,二孙指拟上春官。
兰宫绾却蓝袍了,犹恨麻衣泪未乾(元《新刻古杭杂记诗集》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古代读书人家庭的故事,字里行间透着既欣慰又心酸的情感。

前两句说"乙卯年春天皇帝下了诏书,家里两个孙子被推荐去参加科举考试"。这里的"春官"指礼部考试,是古代读书人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作者用"凤诏"形容圣旨,暗示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后两句情感出现转折:虽然孙子们已经脱去平民的蓝衣("蓝袍"指普通百姓服装),换上了官服("兰宫"代指官场),但老人想起他们曾经穿着粗麻衣("麻衣"指贫寒时的衣服)苦读的样子,眼泪还是止不住。这里"犹恨"二字特别打动人——不是怨恨,而是带着心疼的遗憾,让人看到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

全诗最妙的是用穿衣变化来讲人生起伏:从粗麻衣到蓝袍再到官服,衣服越穿越体面,但记忆中最深刻的,却是当年寒窗苦读时浸透衣衫的泪水。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表面的风光之下,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情感。

文仪

文仪(一二一五~一二五六),字士表,号革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祥父(《文山集》卷一六《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