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女子在深闺中的孤独与哀愁,通过细腻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她的情感世界。
开篇"静婉那成宠,娇娆枉自羞"直接点出女子的处境:她安静温婉却得不到宠爱,即使美丽娇媚也只能独自羞怯。这里暗示了她被冷落的命运。
中间用"秦娥箫已冷,湘女瑟空留"两个典故:秦娥吹箫、湘女鼓瑟都是古代才女的象征,但如今乐器冷落闲置,暗示她的才华无人欣赏。"噩梦疑云雨"写她连做梦都担心被辜负,"灵期忌女牛"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对爱情遥不可及的恐惧。
"风绰袂""月当楼"的景物描写,以风吹衣袖、月光照楼烘托孤寂。"蔽膝强含意"写她勉强压抑情感,"琵琶不识愁"说连乐器都不懂她的忧愁,突出无人理解的痛苦。
结尾"知谁同薄命"是绝望中的一丝希望,她想寻找同病相怜之人"通谋",但又充满不确定性。全诗通过闺阁物品、自然景物和神话典故,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失意时的心理状态,既有具体的生活细节,又有深沉的命运感慨。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