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鹤观

春归数十朝,八九不暇出。
萌芽日夜发,百觜竞撑突。
驾言谒仙祠,古像怀彷佛。
白鹤来何时,苍桧暮萧窣。
云霞断人世,往事已荒忽。
解缨濯泉流,深澈几照骨。
毛寒不敢视,下必有神物。
昔人斯徜徉,音影讵磨没。
嗟予质污下,见亦被呵咄。
仰惭逍遥游,未忍尘土汩。
时须挹高风,为我一吹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探访白鹤观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对比,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自惭形秽的复杂心情。

开篇用"春归数十朝"点明时节,说自己忙得没空出门,但草木已经疯狂生长("百觜竞撑突"这个比喻很生动,像无数张嘴在争抢阳光)。去道观见到古老的神像时,感觉若隐若现,不太真实。看到白鹤和苍老的桧树在暮色中沙沙作响,顿时觉得这里和人间烟火气隔绝了。

在清澈见底的泉水边,诗人甚至不敢直视,觉得水下可能有神灵——这个细节写得特别传神,把人对神秘自然的敬畏感写活了。想到古人曾在这里漫步,他们的身影声音似乎还在,而自己这个俗人站在这里都觉得冒犯,像会被神明呵斥似的。

最后诗人自嘲是个满身尘土的俗人,但依然渴望能沾点仙气("挹高风"就是捧一把仙风的意思),希望这清风能吹散自己身上的世俗气。全诗把那种既向往仙境又自知难以超脱的矛盾心理写得非常真实,就像现代人偶尔去深山古寺旅游时,也会短暂地羡慕出家人清净,但终究要回到红尘中的感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