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汴京之行留别寿幕吴仲素

长淮南北知几州,寿阳还在淮西头。
昔年此郡屡反覆,秪怜淮水惟东流。
版图一朝归上国,亟为遗民救颠踣。
抡材谁复叹贤劳,入幕况闻优赞画。
延陵季子千载名,今君秀拔真后生。
平生操履果何似,朱丝弦直冰壶清。
江南迁客多如雨,老幼扶携适玆土。
间关来就衽席安,慰劳已忘行役苦。
就中窜逐谁最贫,石屏孙子林泉人。
袖有文章贱如土,眼看甑釜空生尘。
秋风一夜振林薄,毛骨萧森叹非昨。
千里虽殊骥尾蝇,此身却愧鸡群鹤。
扁舟汴水行复溯,肝胆峥嵘向君露。
人生离合不可期,青眼何时重相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即将离开寿阳(今安徽寿县)前往汴京(今河南开封),临行前写给当地一位叫吴仲素的官员的赠别诗。全诗通过描绘淮河流域的历史变迁、百姓疾苦,以及自己和友人的品格操守,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历史背景(前八句):
用通俗的话说,这里讲的是淮河两岸地区经历的战乱动荡。寿阳在淮河西头,过去这里政权更迭频繁("昔年此郡屡反覆"),老百姓受苦受难。直到后来国家统一("版图一朝归上国"),才开始救助流离失所的百姓。这里暗含对吴仲素这样勤政爱民官员的赞赏。

2. 赞美友人(接下来八句):
把吴仲素比作古代贤人季札("延陵季子"),夸他年轻有为("今君秀拔真后生"),为人正直清廉得像"直琴弦"和"冰壶"一样透明干净。还提到他妥善安置了许多从江南逃难来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

3. 自述困境(再八句):
作者自嘲是穷书生("石屏孙子林泉人"),虽然有才华但穷得揭不开锅("袖有文章贱如土,眼看甑釜空生尘")。用"鸡群鹤"的比喻说自己虽然品格高洁,但在困境中也难免消沉。

4. 临别感言(最后四句):
在乘船北上的离别时刻,向好友敞开心扉("肝胆峥嵘向君露")。最后两句特别动人:人生聚散无常,不知何时能再相见,但会永远记得这份知遇之情("青眼"指特别赏识的眼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淮水东流"这样具体的自然景象,暗喻历史变迁的无情
- 通过"甑釜生尘"(锅碗积灰)这样生活化的细节,生动表现贫困
- 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大关怀,又有朋友间说真心话的小温情
- 最后"青眼相顾"的约定,让离别不是悲伤终点而是友情的延续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话别时的促膝长谈,在平实语言中见真情,在历史感慨中显胸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