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治平寺

二十年前到治平,青山历历记吾曾。
花因百五有孤注,寺过十三无一僧。
云影长昏天外日,榆烟谁换佛前灯。
新安山水依然在,不为空门管废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二十年后重游治平寺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联"二十年前到治平,青山历历记吾曾"开门见山,点明重游故地。青山依旧在,但人事已非,为全诗定下怀旧的基调。

颔联"花因百五有孤注,寺过十三无一僧"用数字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百五"指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孤注"形容花朵孤零零地开放;"十三"可能指佛寺的规模。意思是当年繁花似锦的寺庙,如今连一个僧人都没有了。

颈联"云影长昏天外日,榆烟谁换佛前灯"进一步描写寺庙的荒凉。天光暗淡,佛前的长明灯也没人更换了,暗示香火断绝。

尾联"新安山水依然在,不为空门管废兴"是点睛之笔。新安的山水依旧美丽,但佛寺的兴衰它却不管不问。这里用山水永恒反衬人事无常,表达了对盛衰变迁的无奈。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青山""花""云影""榆烟"等意象,营造出萧瑟的氛围。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借助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无情的冲击力。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诗歌更有韵味,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