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宁静悠闲的小院生活,充满了隐逸的仙气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小院里悠闲地度过漫长的春日,静静地翻阅道家典籍。"闲扃"(轻轻关着门)和"静探"(安静地翻阅)两个动作,立刻营造出与世无争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春日景物:柳荫倒映在池塘里,使水面显得幽暗;微风穿过雕花的窗栏带来凉意。暮色中碧绿的云气连着湿润的台阶,奇特的绿树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这里"银塘"、"玳押"等精美词汇,配合"依依"、"习习"等叠词,让景物既典雅又生动。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诗人在蒙山获得了修仙的真谛,现在过着辟谷(不食五谷)的生活,只吃仙家的"太乙粮"。这既是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写照,也暗含着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日常小景的精致刻画,把普通的春日庭院写出了仙境般的韵味。那些柳荫、微风、暮云、绿树,在诗人笔下都带着几分仙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生活情趣。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