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① 其十九
卜商有遗言,学而优则仕。
学既非为人,仕复宁为己。
有玉求贾沽,无道谷亦耻。
仰瞻夔龙朝,俯愧蓬蒿里。
骎骎饶二毛,行行入四纪。
马逸驾可覂,风回楫须止。
尔无操御中,颠覆何所恃。
学既非为人,仕复宁为己。
有玉求贾沽,无道谷亦耻。
仰瞻夔龙朝,俯愧蓬蒿里。
骎骎饶二毛,行行入四纪。
马逸驾可覂,风回楫须止。
尔无操御中,颠覆何所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模仿陶渊明饮酒诗的风格写的,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开头借用孔子学生子夏的名言"学得好就该做官",但马上提出质疑:学习本不该是为了做官,做官更不该只为私利。就像有美玉想卖个好价钱,但若世道不好,连做官都会觉得羞耻。这里用"卖玉"比喻做官,生动展现了读书人的两难处境。
2. 年龄带来的焦虑 中间四句像在照镜子:抬头看朝廷里的高官(夔龙指贤臣),低头看草野间的隐士,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头发渐渐花白(二毛指白发),人生已过四十八年(四纪),时间不等人啊!这种年龄焦虑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中年人的职业危机。
3. 人生方向的抉择 最后用驾车行船打比方:马跑太快会翻车(覂),风太大就该收帆。这是在说做人要懂得节制,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最警醒的是最后两句:如果你连方向盘都握不稳,翻车了能怪谁呢?提醒我们人生选择要量力而行。
全诗用平实的比喻道出千古文人困境:该追求功名还是保持清高?到了中年还一事无成怎么办?作者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这种坦诚的自我拷问反而更打动人心。就像现代人纠结"该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老家",本质上都是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