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牡丹 其三》,作者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景致和过往时光的怀念。让我们逐句来分析这首诗的内涵。
首句“梦入瑶池罥舞巾”,诗人仿佛梦见自己进入瑶池,看到了一群女子佩戴着舞巾在翩翩起舞。瑶池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借瑶池来比喻美好的梦境和仙境般的景致,突出了牡丹花之美的超凡脱俗。
第二句“风光恍不隔前尘”,风光指眼前的景色,诗人觉得这些美景仿佛与过去经历的风光并无二致,充满了怀旧之情。
第三句“五纹帘幕迟迟日”,这里描述的是帘幕上的花纹在阳光下缓缓移动,进一步渲染了宁静和美好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了午后阳光的温馨。
第四句“四照轩楹面面春”,轩楹是厅堂的柱子,诗人说这些厅堂面面都沐浴在春光之中,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温暖。
第五句“花发定依兴庆辇”,“辇”是古代帝王乘坐的车子,诗人想象这些牡丹花开时一定会附着在兴庆宫的辇车上,意味着牡丹花开的时机和地点都很特别。
第六句“香残犹拂竟陵茵”,“茵”是指地毯或垫子,诗人说到现在虽然花香已淡,但还能感受到它曾经的香气。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牡丹花的香气持久,也暗示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与记忆之深。
最后一句“长卿未识天彭种,空抚幽兰赋美人”,诗人提到司马相如没有见过天彭(指四川一带)的牡丹,只能以幽兰来赞美美人,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天彭牡丹的赞美,同时也感慨自己未能见到这般美景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美妙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和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惋惜的情绪。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