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找相士(算命先生)看相后的感慨,语言幽默又带点自嘲。
开头两句说相士"鬼眼"仔细研究了他的面相细节(眉毛、肩膀、额头),引出算命这件事。三四句是核心:算命说有命运安排,那就随便听听;但如果说命运不确定,那又能怎样呢?这里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信不信都改变不了现实。
五六句用数字游戏说人生常态:十件事有九件不如意,就算面相"三停"(相术术语,指面部比例)合格又有什么用?最后两句突然拔高:佛说"我"与万物一体,调侃相士怕不是个"烁迦罗"(佛教护法神,这里指神通广大之人),暗指相士装神弄鬼。
全诗妙在把算命这件俗事写出哲学味:既调侃命运无常,又用佛理消解执念。普通人面对生活困境时,这种"苦笑中带着通透"的态度特别真实。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