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仙蘅观察(元)和怀古诗韵次答 其一

义旗风捲海东头,浪迹来为汗漫游。
亡宋地难存岛国,瞻韩人喜到潮州。
论交文字三生业,凭吊江山万古愁。
满眼狂澜嗟已倒,待公重障百川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联仙蘅的一首和诗,借怀古来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期待。

首联"义旗风捲海东头,浪迹来为汗漫游"描绘了一幅风云变幻的画面,说起义军的旗帜在海东飘扬,自己漂泊来到这里。这里的"义旗"可能暗指抗清势力,"海东"指台湾一带,说明当时局势动荡。

颔联"亡宋地难存岛国,瞻韩人喜到潮州"用了两个典故:宋朝灭亡后残余势力在南方岛屿难以立足;唐朝韩愈被贬到潮州却受到当地人欢迎。这里暗示虽然时局艰难,但像朋友这样的贤人到来还是让人欣喜。

颈联"论交文字三生业,凭吊江山万古愁"说两人因文字结缘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一起面对江山变迁的千古愁绪。既表达友情深厚,又带出对时局的忧虑。

尾联"满眼狂澜嗟已倒,待公重障百川流"是点睛之笔:眼前社会就像泛滥的洪水,期待朋友能像大禹治水那样力挽狂澜。这里"公"是对朋友的尊称,表达了对其才能的推崇和期待。

全诗将个人友情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用"狂澜""百川"等意象生动表现了社会动荡,最后落在对友人担当重任的期待上,情感真挚而富有感染力。诗中用典自然,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抒发了对现实的关切。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