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送别好友黄士明赴南京主持科举考试时所作,充满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对帝都南京的怀古之情。
首联"抡才几借宫僚重,丰镐原称旧帝都"开门见山,说黄士明多次凭借才华担任重要官职,而南京(丰镐代指)本就是历史悠久的都城。这里用"抡才"比喻选拔人才,就像挑选木材一样严谨。
颔联"永夜星文开万里,诸生桃李遍三吴"用星空比喻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像星光一样普照万里,而黄士明培养的学生(桃李)遍布江南地区(三吴)。这两句既赞美考试制度的公平,又夸赞友人的教学成果。
颈联"扬帆淮水涛声壮,访古钟山剑气孤"描写想象中的旅途:在淮河上扬帆时能听到壮阔的涛声,到南京钟山访古时会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剑气孤"用宝剑的寒光来比喻历史的厚重感。
尾联"最是主恩勤侧席,讲筵清切待追趋"点明主旨:皇帝格外器重黄士明,特意为他设座(侧席),期待他完成任务后回京继续讲学。这里的"清切"形容讲学内容清晰恳切。
全诗通过星空、桃李、涛声、剑气等生动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能力的信任,又流露出对南京这座古都的向往,最后落脚于对朝廷重视人才的赞美。诗中历史与现实交织,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