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颂古十四首·外道问佛》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象征意义的诗。
首句“鞭影非惟示阿难”,这里的“鞭影”可能指的是某种引导或者启示的形式,而“阿难”是佛教中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这种启示不仅仅是为了告诉阿难一个人。
第二句“敲空作响孰知还”,“敲空作响”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声音或者动作,但这种声音或动作的含义可能并不明显,谁知道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这句话在引发人们的思考,让我们思考事物的真正含义或者背后的深意。
第三句“当时未必皆良马”,“当时”可能指的是过去或者某个特定的时刻,“良马”代表优秀的事物或者人,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过去的事物或者人并不一定都是优秀的。
最后一句“应妒清风起亦幡”,这里的“清风”和“幡”可能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清风”可能代表自然、真实的事物,“幡”可能代表某种标记或者指示。这句话可能是说,真实的事物(如清风)可能会让那些只是表面上的标记或指示(如幡)感到嫉妒。这可能是对真实和虚伪、内在和表面之间的对比和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引导我们去思考事物的真正含义,去探寻事物的本质,理解真正的价值所在。它告诉我们,不能只看表面,需要深入理解和探索,才能找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释可湘
释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俗姓葛,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参无准师范禅师得旨。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嘉兴府流虹兴圣寺。历住温州雁山能仁寺、越州九岩慧云寺、天台护国广恩寺、临安府崇恩演福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寺。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住福州雪峰崇圣寺,十年,客南山太清。后再住崇圣寺凡十年,谢院事,退居杭州宝寿寺。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