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煮茶的闲适场景,充满了隐逸生活的趣味和哲思。
开头两句写景:诗人独自在空荡荡的台阶边,听着年末的风雨声,守着简陋的火炉煮泉水泡茶。这里用"残年"既指岁末,也暗含人生暮年的意味,但炉火和茶香冲淡了寂寥感。
中间四句最精彩:诗人说自己不需要借酒消愁,光是看着溪边升起的炊烟就足够怡情。远处山涧的水声仿佛从天边传来,松林的风声轻轻拂过枕边。这些自然声响构成了一幅立体山水画,表现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穿着粗布衣服的隐士不需要外人打扰,因为他刚写了篇《毁茶论》——这其实是反话,表面说戒茶,实际是表达对茶道更深的热爱。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再买奶茶就剁手",其实根本戒不掉。
全诗妙在把煮茶这件小事写得充满仪式感,通过风雨、炉火、溪烟、水声等细节,传递出"平凡生活也有诗意"的智慧。就像现代人雨天窝在沙发喝咖啡看剧,简单却治愈。诗中那种"不需要昂贵享受,山水自能怡情"的生活态度,对忙碌的现代人特别有启发。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