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进理宗皇帝挽词

尽拜宸奎赐,新编圣训成。
孙谋方燕翼,龙驭忽遐征。
四海尧音密,三年舜慕情。
因山图固在,合应若神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宋理宗去世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臣子对皇帝的敬爱和怀念。

前四句讲皇帝生前的功绩:理宗皇帝给臣子们赏赐了很多墨宝(宸奎赐),还主持编写了治国典籍(圣训成)。他像燕子筑巢般为子孙谋划未来(孙谋方燕翼),却突然像飞龙远行般离世(龙驭忽遐征)。

中间两句写举国哀悼:全国百姓都在传颂他的仁德(四海尧音密),臣子们像舜思念尧那样长久地怀念他(三年舜慕情)。这里用尧舜的典故,把理宗比作古代圣王。

最后两句说纪念:先帝的陵墓图纸(因山图)完好保存着,他的精神应该已化作神明。把皇帝去世说成"化作神明",是古代对君王离世的尊崇说法。

全诗通过"墨宝赏赐-典籍编修-治国谋划-突然离世-万民追思-精神永存"这条线索,用具体事例和比喻手法,既展现了理宗的治国成就,又表达了真挚的哀思。虽然是为皇帝写的挽词,但情感真挚,没有过分夸张的吹捧。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