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北阙重旌表,西斋盛讨论。
高阳旬爽里,通德郑玄门。
选胜开松院,凭幽敞竹轩。
灵泉飞洞壑,花树蔽郊原。
露滴栖松鹤,风传隔岭猿。
庭兰香醉步,山月冷吟魂。
客爱情尘虑,僧怜避俗喧。
几时清赏花,啸咏与琴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与书香气息的隐逸书院。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带我们走进这个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前四句点明书院的地位和学术氛围:皇帝多次表彰这里(北阙重旌表),学者们常在书房热烈讨论学问(西斋盛讨论)。书院既有高阳氏(上古贤君)领地的清朗气质,又有郑玄(东汉大儒)门下的学术传承。

中间八句像一组风景镜头:松树环绕的院落建在风景绝佳处,竹轩敞开迎接幽静。山泉从洞壑飞泻,繁花绿树覆盖原野。松枝上的鹤被露珠惊醒,山风送来远处猿啼。庭院兰香让人沉醉漫步,清冷山月陪伴诗人吟诗。这些画面调动了听觉(猿啼)、嗅觉(兰香)、触觉(冷月),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四句表达向往之情:过客爱上这里洗净烦忧的感觉,僧人欣赏此地的避世清净。诗人不禁感叹:何时能再来这里赏花、吟诗、弹琴饮酒呢?结尾的"琴樽"(琴与酒杯)暗示着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自由——既有琴声的高雅,也有酒中的洒脱。

全诗精髓在于用书院这个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在自然美景中治学修身,既有庙堂的认可(北阙旌表),又有山野的闲适(灵泉花树),实现了"仕"与"隐"的完美平衡。

阮思道

建州建阳人,字元恭。五代时南唐进士。归宋,为史馆检讨,历守绍、衢、永三州,皆有政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