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

幼安亦贤者,无乃太矫饰。
牵牛蹊我田,而自与之食。
吁嗟有深意,众人固不识。
干戈日相寻,闻此庶少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三国时期的名士管宁(字幼安),通过他的故事来讽刺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战乱。

前四句说管宁表面是个贤人,但行为太做作。他用"牵牛蹊我田"的典故(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时,门外有达官贵人经过,华歆跑去看热闹,管宁却继续读书,并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开表示绝交),暗指管宁看似清高,实则是在刻意表演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后四句是作者的感叹:管宁这种行为看似小题大做,其实有深意——在战乱不断的年代("干戈日相寻"),这种极端的道德姿态或许能让人们暂时停下争斗。就像今天我们说"矫枉必须过正",有时候极端的行为反而能惊醒世人。

全诗的精妙在于:既批评了道德表演的虚伪,又承认这种表演在乱世中的特殊作用。就像现在网络上某些人刻意标榜道德,虽然做作,但确实能引发人们对道德的关注。作者用简单的故事,既讽刺了表面功夫,又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