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开头两句用"无魂鹿"比喻百姓像受惊的鹿群一样失去依靠,随时可能被宰割,反映了战乱中人民朝不保夕的生存状态。中间四句写百姓在混乱中仍浑噩度日,只有清醒的诗人为此深深忧虑。人们被迫共用舂米工具,分享捕鱼所得,暗示资源匮乏的困境。
最后两句看似写百姓只能关注眼前温饱(用新滤的酒暂时解忧),实则暗含讽刺——当权者颁布的新政就像这碗薄酒,根本解决不了民生根本问题。全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地展现了战乱对普通人的摧残,语言平实却力透纸背。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