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怡园荷花四首 其四

菱角鸡头渐满池,亭亭独㩳出尘姿。
难留雨露珠频泻,自拔泥污性不缁。
老衲山中移漏处,佳人世外改妆时。
白头相对归心切,欲捲江湖入小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荷塘夏景,同时借荷花寄托了高洁的人生追求。

前两句写荷塘中菱角和鸡头(芡实)逐渐长满,但荷花依然挺拔独立,展现出超脱尘世的姿态。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荷花不随波逐流的品性。

三四句进一步刻画荷花的特质:雨露虽美却难以留住(暗喻美好易逝),但荷花能从淤泥中生长却不被污染(象征坚守本心)。"性不缁"化用"出淤泥而不染"的典故,强调高洁品格。

后四句转入人生感悟。诗人用"老衲移漏"(老僧修补漏屋)和"佳人改妆"两个比喻,暗示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最后以"白头归心"直抒胸臆:白发老人面对荷花时,渴望把江湖烟雨都写进小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眷恋与超脱世俗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荷花物象与人生境界自然融合,没有说教,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初心的生命力量。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