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歌

有客有客从东来,手持碧玉歌莫哀。
黄鹄矶头啸明月,长江万里浮云开。
乃从半夜上黄鹤,天吴叱浪蛟龙骇①。
蛟龙骇,山鬼泣。
千骑万骑来悲风,汉阳两岸涛声急。
珊瑚敲起黄鹤回,翩翩走上凌仙台②。
命黄鹤,尔钦哉③!
为我东海之东、西海之西、南海之南、北海之北,真人仙子一一来此楼,海若阳侯莫惶惑④。
各持径尺明月之神珠⑤,江篱芳芷供其侧⑥。
须臾真人习习黄鹤鸣,景云紫雾楼下生⑦。
但见霓裳羽服绰约之仙子,三五西来拥翠旌。
祝融南至驾火龙⑧,大姑小姑盛妆饬⑨,珠铛佩玉鸣琮琤⑩。
登楼握手转更深,万籁不作天宇清。
江水平,冯夷捧出澄水帛⑾,君山父老吹紫笙⑿。
湘君折有瑶草枝,龙绡裁服霞为裙⒀。
盈盈相见湘君喜,唱和钧天广乐之新声⒁。
风传淅淅月如霜⒂,西池王母行琼浆。
大姑小姑颜色扬,砗磲云母妆衣裳⒃。
起立俱兮琴羽张⒄,相将鼓舞和琳琅⒅。
短笛嘈嘈起黄鹄,声清调急良可伤。
倚台望极无所见,海天惨淡江云凉。
真人仙子于是怅然下楼去,欲行不行仍徜徉⒆。
仍徜徉,留且歌,东西南北奈若真人仙子何!
乃驾长风送之望之,而复立于江之沱⒇。
黄鹤尔归去,黄鹄多狂波21。
人有登楼问踏歌22,云在华山采薜萝23,月明夜半当来过24。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奇幻浪漫的仙鹤楼台盛会,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仙人赴宴的奇幻场景
开篇像电影镜头般展开:一位手持碧玉的客人夜登黄鹤楼,用珊瑚敲响召唤黄鹤的"门铃"。诗人化身宴会主人,命令黄鹤向四海发出邀请函,要求各路神仙带着明月珠、香草等礼物赴约。随后祝融火神、湘江水神、大小姑山神都盛装出席,连西王母都派人送来仙酒,整个黄鹤楼变成了仙界派对现场。

2. 歌舞盛宴的视听盛宴
诗中用大量动态描写呈现仙人们的才艺表演:湘君穿着龙纱霞裙献舞,神仙们合奏着天宫乐曲,短笛声与黄鹤鸣叫交织。特别有趣的是"大姑小姑"两位山神,她们戴着珠宝首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就像参加化妆舞会的名媛。

3. 曲终人散的怅惘
当月亮如霜般清冷时,这场通宵派对不得不结束。仙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黄鹤也飞回波涛汹涌的江面。最后留下开放式结局:有人说下次聚会要等到仙人们在华山采完草药,在某个月夜再来。

全诗最妙的是把地理景观拟人化——长江的浪涛是蛟龙在翻滚,汉阳的江风是千军万马在奔腾,君山老人会吹笙,湘江女神爱跳舞。这种将湖北著名山水全部变成"神仙天团"的写法,既展现了黄鹤楼的神话色彩,又暗含对当地风物的赞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