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性格狂放的江南才子形象。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物形象:开篇用"胸中长剑"这个比喻,暗示主人公内心充满豪情壮志,连休息时(支颐)都保持着战斗姿态。"江南雅负奇"点明他出身江南,自带文雅气质却又不走寻常路。
2. 才学造诣:诗中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像柳宗元那样文采斐然,又像孟子(亚圣)那样学识渊博。但"休占取""亦优为"表明他并不满足于模仿前人,而要自成一家。
3. 性格特质:通过两个鲜明对比展现个性: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为五斗米折腰,又能像郦食其(刘邦谋士)那样光脚迎接宾客,显示他既清高又豪爽的双重性格。
4. 生活状态:结尾"楚制往来""两都燕市"描写他穿着楚地服饰在京城狂放不羁的生活,最后"赋高丽"三字尤其传神,既指他写出华丽文章,又暗含对世俗眼光的不屑。
全诗最妙处在于塑造了一个立体饱满的文人形象:有宝剑般的锋芒,有超越前人的才学,有矛盾统一的性格,更有放浪形骸的真性情。这种复杂而立体的描写,让七百年前的狂士形象跃然纸上。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