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知足常乐、享受平凡生活的文人形象,字里行间透露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三餐佚豫年其有,一醉陶然日不贫"是说:每天能吃饱喝足就很满足,喝醉时觉得日子一点也不穷困。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感。
中间四句在说:虽然自己当不了大官(发议讵堪登膴仕),但愿意花钱招待朋友(费赀端为速嘉宾)。像蜀地的信使一样经常囊中羞涩(屡空蜀信匮囊药),但还是学着越地的歌谣与邻里同乐(稍俲越吟追里邻)。这里展现了诗人重情义轻钱财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刘禹锡、白居易的诗里没有记载普通人(刘白殊无记人句),但像牛僧孺(奇章)那样大摆宴席的生活又何必经常追求呢?表达了诗人不慕权贵、安于平淡的人生哲学。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通过对比和用典,展现了作者甘于清贫、珍视友情、享受平凡的生活智慧,传递出一种超脱物欲、精神富足的生活理念。
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