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吟 其五 (丙戌)

侵晓邻僧来,馈我佛前粥。
其香何清严,腊供今年足。
我因思杭州,不仅有三竺。
东城八九寺,寺寺皆修竹。
何年舍家去,慧业改所托。
掘笋慈风园,参茶东父屋。
钟鱼四围静,扫地洁如沐。
白昼为之长,倦骸为之肃。
供黄梅一枝,朝朝写圆觉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邻居僧人送来佛前供奉的粥,香气清雅,让诗人感到今年冬天的供养已经圆满。这份简单的馈赠触发了诗人对杭州的思念。

诗人想到的不仅是杭州著名的三竺佛寺,更怀念城东那些不太出名但各有特色的小寺庙——每座寺庙周围都种满了修长的竹子。他忍不住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放下世俗生活,去追求内心的宁静?

接着诗人用几个生活化的画面,勾勒出理想中的修行生活:在慈风园挖竹笋,在东父屋品茶,周围只有钟声和木鱼声,环境干净得像刚洗过一样。这样的生活让白天变得悠长,让疲惫的身体得到净化。最后以"每天供一枝黄梅,抄写佛经"作结,展现了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一碗粥勾起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小中见大 2. 对杭州寺庙的描写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聚焦"寺寺皆修竹"这样具体的记忆点 3. 把修行生活写得充满生活气息,挖笋、喝茶都是平常事 4. "白昼为之长"两句,生动表现了心灵宁静带来的时间感变化 5. 结尾的日常修行,展现了"平凡即是修行"的生活哲学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质朴的语言,把对精神家园的思念表达得既具体又深远,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