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惟大士赞 其九

从闻思修,错了路头。
将错就错,随流入流。
补陀山鬼窟,海月半轮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常思惟大士赞 其九》通过比喻和意象,表达了修行过程中的困惑和领悟。下面我用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诗的前两句“从闻思修,错了路头”,意思是说,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常常因为对佛理的理解有误,走错了方向。这里的“闻思修”指的是听闻佛法、思考佛法、修习佛法,是修行佛法的三个阶段。诗人用“错了路头”形象地说明了修行时可能会出现的偏差。

接着,“将错就错,随流入流”,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在发现自己走错路后,没有及时纠正,反而顺其自然地继续走下去。这里的“将错就错”和“随流入流”都带有一定的无奈和自嘲意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迷茫。

最后两句“补陀山鬼窟,海月半轮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补陀山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象征着佛教的清净之地;鬼窟则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阴暗面。海月半轮秋则象征着修行者在经历了种种困惑和迷茫后,终于看到了一线光明。这里的意象,既表现了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也展现了最终领悟佛法的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比喻和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困惑、迷茫和最终领悟的过程。它告诉我们,在修行道路上,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经历种种磨难,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