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瑞塔临初地,金舆幸上方。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
雨霁微尘敛,风秋定水凉。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一首庆祝重阳节的诗。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古人有登高的习俗,而慈恩寺的浮图(即塔)是登高的好地方。现在我们开始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瑞塔临初地,金舆幸上方。”
这句描述了慈恩寺塔的地理位置和它的重要性。“瑞塔”指的是慈恩寺的塔,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金舆”是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暗示皇帝亲自来到这个地方。整体上,这句诗展现了皇帝对慈恩寺塔的重视。
2. “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
“空边”指的是高处,因为塔高,所以视野开阔。“清净”说明这里环境优雅、宁静。“觉处”是指人清醒的地方,“无馨香”并不是说没有香味,而是指在这里,清新的空气中不需要额外的香味来点缀。这句诗描绘了慈恩寺塔周围的清新环境。
3. “雨霁微尘敛,风秋定水凉。”
这里描述了天气变化。“雨霁”就是雨停,“微尘敛”意味着雨后空气更加清新,尘埃都减少了。“风秋”是秋风,“定水凉”说明秋风使水温下降,天气变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4. “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
“兹辰”指的是此时此刻,“采仙菊”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人们会采摘菊花。“荐寿”是献上长寿的祝愿,“庆重阳”就是庆祝重阳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采菊来庆祝重阳节和祝愿长寿的心意。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慈恩寺塔周围的景色和庆祝重阳节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节日的热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