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竹子的品格和诗人的情感。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竹林的景象:竹篱外的绿荫一直延伸到种满药草的花圃,晨风吹过时,青翠的竹竿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里用"碧琅玕"(像玉石一样的青竹)来形容竹子的色泽和质地,让人仿佛能看到阳光下晶莹剔透的竹竿,听到风吹竹林的沙沙声。

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借用了东晋名士王徽之(字子猷)爱竹的典故,说自从这位知音去世后,懂得欣赏竹子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竹子依然保持着它的本色:粉白的竹节、带着霜痕的竹身,年复一年地挺立在严寒中。这里既赞美了竹子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也暗含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不仅写出了竹子的外在美(清荫、碧色、声响),更通过竹子不畏严寒的特性,歌颂了一种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同时借竹抒怀,表达了文人雅士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知音难遇的惆怅。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