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同前)

小园过午,便觉凉生翠柏。戎葵闲出墙红,萱草静依径绿。还是去年,浮瓜沈李,追凉故绕池边竹。小筵促。
忽忆杨梅正熟。下山南畔,画舸笙歌逐。愁凝目。使君彩笔,佳人锦字,断弦怎续。尽日栏干曲。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小园闲情,夹杂着对往事的回忆和淡淡的愁绪。

上片写眼前景: 中午过后的小园,翠柏遮阴带来凉意。火红的蜀葵闲闲地探出墙头,安静的萱草沿着小径绿成一片。这里用红绿两色对比,画出夏日园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片转入回忆: 想起去年这时候,大家把瓜果浸在凉水里,为消暑特意绕着池边竹林散步。又突然想起杨梅成熟的季节,在山南水畔,画船上笙歌不断的热闹场景。这里通过"浮瓜沉李"的消暑方式和杨梅、画舸等意象,勾勒出往昔欢乐的夏日记忆。

下片抒发愁思: 如今只能愁眉紧锁地凝望。即使有太守的文采、佳人的锦书,断了弦的琴也难以续上。最后一句"尽日栏干曲"特别传神,写主人公整天倚着栏杆徘徊的身影,把那种百无聊赖、怅然若失的情绪凝固成一个画面。

全词妙在三个层次的自然转换:从眼前清凉的园景,到记忆中热闹的夏日,再回到现实中的孤独惆怅。就像我们生活中常有的体验:某个熟悉的场景突然勾起回忆,而回忆过后更觉当下寂寞。词人用"断弦怎续"这个比喻,把物是人非的无奈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