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停船在溪边的场景,重点突出了风吹竹林的声音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篁篥溪边夜泊,萧萧乱耳清音"写景:诗人夜晚把船停泊在长满竹子的溪边,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声响,这声音既让人觉得纷乱,又显得清幽。"萧萧"这个拟声词生动地表现了竹叶摩擦的声音。
后两句"堪慨子猷归去,使君谁与同心"抒情:诗人想到了古代爱竹的名士王子猷(王徽之),感叹这样懂竹的人已经不在了,现在的官员(使君)中还有谁能真正懂得竹子的品格、与自己志趣相投呢?这里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诗人借竹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惆怅。
全诗通过夜泊听竹的日常场景,表达了文人雅士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展现了古代文人借物抒怀的典型写作手法。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