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吊大鹤词人郑叔问,用集中待月溪堂均

吹笛梅边,维舟柳外,歌声飞越云峦。
鹤怨虫凄,秋风暗换苍颜。
携家投老江湖去,感时心、剩付凭阑。
恁无端,清响销沈,月冷渔竿。
小城烟景应如旧,对樵风溪馆,花竹幽閒。
画里沧波,而今倍觉荒寒。
吟魂夜度枫林黑,听鲍家、鬼唱千山。
最凄然、啼煞残鹃,难唤春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好友郑叔问(号大鹤词人)的作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上片用音乐意象开篇:仿佛听到郑叔问曾在梅林边吹笛、柳树下泛舟唱歌,声音穿透云层。但转眼秋风吹老了容颜,他带着家人归隐江湖,只剩孤独的栏杆见证他曾经的忧国之心。这里"月冷渔竿"暗示斯人已逝,往日清雅的生活戛然而止。

下片转到现实场景:小城风景依旧,溪边馆舍的花竹依然幽静,但画中的水波却显得格外寒冷。作者想象亡友的灵魂在夜晚穿过枫林,仿佛听到古代鲍照诗中那些游魂的哀歌。最后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说即使杜鹃叫破喉咙,也唤不回春天(暗指唤不回逝者),将悲痛推向高潮。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把对亡友的思念融入景物描写。特别是"鬼唱千山""啼煞残鹃"这些凄美意象,既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词中音乐意象(笛声、歌声、鬼唱)的贯穿,更让整首词如同一首哀婉的安魂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