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许鲁斋集
我读公遗书,知公心最苦。
乾坤值元运,民彝已无主。
公等二三辈,得君为之辅。
伦理未全绝,此功非小补。
不陈伐宋谋,天日昭肺腑。
题墓有遗言,公意有所取。
众以此诮公,未免儒而腐。
道行与道尊,两义各千古。
乾坤值元运,民彝已无主。
公等二三辈,得君为之辅。
伦理未全绝,此功非小补。
不陈伐宋谋,天日昭肺腑。
题墓有遗言,公意有所取。
众以此诮公,未免儒而腐。
道行与道尊,两义各千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完《许鲁斋集》后的感想,主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许衡(号鲁斋)的敬佩和理解。
诗的大意是说: 1. 作者读了许衡的著作后,深深体会到许衡内心的苦闷。当时正值元朝建立,汉族传统文化失去了主导地位。 2. 许衡等少数知识分子在元朝为官,虽然看似"侍奉异族",但实际上是在艰难地保存中华文化的命脉。这种文化传承的功劳其实很大。 3. 特别提到许衡没有参与元朝攻打南宋的谋划,证明他内心始终忠于汉族文化。他在墓碑上留下的文字,也暗示了这种心意。 4. 当时很多人嘲笑许衡迂腐,但作者认为许衡其实做了两件了不起的事:既在现实中有所作为(道行),又坚守了文化正统(道尊)。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 - 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异族统治下的艰难选择 - 提出"表面妥协"可能蕴含着更深的文化坚守 - 认为在乱世中保存文化比简单的忠君更重要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全面,不能非黑即白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设身处地,有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可能包含着更深层的良苦用心。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理解,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