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廉水渡二首 其一

茂林何事锁孤烟,开出澄光见碧天。
江水不流廉节去,清名长解胜贪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高洁的山水画卷,通过自然景象赞美廉洁品格。

前两句写景:茂密的树林中忽然透出一缕孤烟,云雾散开后露出碧蓝的天空。这里用"锁孤烟"和"开澄光"的对比,暗示了浑浊与清明的转变。

后两句抒情:江水虽然不停流动,但带不走廉洁的品格("廉节")。这种清廉的名声,永远比贪泉(象征贪腐)更有价值。诗人用"江水不流"这个反常的写法,强调廉洁品格的永恒性。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自然景物比喻人品,树林云雾象征世俗纷扰,碧空清江代表高洁品格
2. "廉水渡"这个地名被巧妙化用,既写实景又暗含"廉洁如水"的深意
3. 最后用"贪泉"作对比,突出清廉的可贵,贪泉是古代传说中让人变贪的泉水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廉洁品格就像清澈的江水,不会被世俗污染,这种精神比任何财富都更珍贵。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