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十二首(文丞相,二首之二)

四十馀年一梦虚,长江天险恨成墟。
伤心北去悲亡国,化血南归认故居。
不负生来仁义性,无惭读尽圣贤书。
千秋忠孝寻遗迹,文笔峰头一草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纪念南宋文天祥的,通过他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历史的反思。让我们逐句解析:

首句“四十馀年一梦虚”,意思是文天祥的一生经历了四十余年,但这一切就像一场虚无缥缈的梦一样,只不过是个经历而已。这里暗示了文天祥一生的壮志未酬和时光的流逝。

第二句“长江天险恨成墟”,说明长江曾是险要之地,但如今成了破败不堪的景象。这句话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曾经的繁华不再的遗憾之情。

第三句“伤心北去悲亡国”,描述了文天祥悲叹国破家亡的情景。南宋被元朝所灭,他作为南宋的遗臣,悲痛地北上,深知亡国之痛。

第四句“化血南归认故居”,意味着他在北上途中,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对南宋的思念,即使鲜血都化为了对故乡的思念。

第五句“不负生来仁义性”,表达了文天祥一生坚守仁义道德的决心,从不愧对于自己的信仰。

第六句“无惭读尽圣贤书”,强调他读书无数,对圣贤之道颇有心得,不会因为自己的经历而感到羞愧。

第七句“千秋忠孝寻遗迹”,表明他渴望后人记住他的忠诚与孝道,也希望自己的忠诚之举能流传千古。

最后句“文笔峰头一草庐”,则是说他在文笔峰下的草庐中怀念过去的岁月。整个诗句紧凑地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对仁义道德的坚守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充满着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