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清晨乘舟去赴约的闲适画面,充满自然意趣和洒脱情怀。
前两句写隐士违背了原本"住在山涧岩石边"的隐居心愿,清晨就划着小船出发了。这里用"拂晓"点明时间,用"泛涟漪"描绘小船划破水面的动态,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是沿途所见所感:蒲草丛中露水冰凉,仿佛在哭泣;云雾深处的树梢上,子规鸟在啼叫。这里用"泣姑恶"和"叫子规"两个拟人化的描写,把自然景物写活了。接着写快到三茅山时就准备好登山杖和酒,要喝带着酒糟的浊酒,显得随性自在。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乘着风打算去寻访幽静之处,不能辜负当年和朋友约定的逍遥之约。这里的"汗漫期"就是指无拘无束的约定,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心境。
全诗用简单的划船赴约这件事,带出了隐逸生活的闲适自在。诗人把清晨的露水、鸟鸣都写得很有情调,又通过准备登山杖、带糟酒这些细节,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个随性洒脱的隐士形象。最后点明这是为了兑现和朋友逍遥自在的约定,更增添了诗意的生活情趣。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