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题抱香室填词图

海风吹雨。
洲上波连屋。
蛟龙夜腾光气,照水铺金粟。
惊起西窗睡叟,嚼韵声喷竹。
豪情枨触。
雕镌百怪,裁就珠玑二三幅。
词人余事撰述。
更订云瑶曲。
笺注灿列霜花,片楮亲题玉。
双鲤殷勤寄我,远道劳心目。
纫兰评菊。
桐阴秋晚,坐把君书树根读。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文人生活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艺术创作的魅力。

上阕开篇就像电影镜头:海风带着雨吹来,小岛上的浪花拍打着岸边房屋。夜晚水中的蛟龙(可能是月光下的波浪)泛着金光,仿佛在水面撒了一把金粟(小米)。这奇幻的景象惊醒了屋里熟睡的老词人,他嚼着诗句(推敲字句),声音像风吹竹叶般清脆。这位老人被眼前的景象激发了豪情,开始精心雕琢文字,最终写出两三首如珍珠般精美的词作。

下阕转向文人间的雅趣交流。词人除了写词,还修订古曲(云瑶曲),像在霜花上排列文字般认真做笺注,在纸上题写如玉般珍贵的字句。他特意托人(双鲤指代书信或使者)把这些作品远寄给朋友(作者)。朋友收到后,在梧桐树荫下趁着秋日晚风,坐在树根旁细细品读这些文字,仿佛能闻到兰草的清香,看到菊花的雅致。

全词最动人的是三个层次:一是将自然奇景转化为艺术灵感的创作过程,二是文人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三是知音之间跨越距离的精神共鸣。通过"嚼韵""雕镌""纫兰"等动作描写,把抽象的文学创作变得可感可触,让读者看到文字背后活生生的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