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一日丹阳舟中初晴

故国阴弥月,江程晴一朝。
流年供浪迹,极目咏离骚。
陂暖初青麦,沙明上信潮。
熟知春事近,更觉旅情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旅人在二月初一这天在丹阳的船上看到天气转晴的情景,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句“故国阴弥月,江程晴一朝”,意思是很久以来,家乡一直被阴云笼罩,但今天终于放晴了。这里通过天气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见到家乡晴朗天气的期盼。

第二句“流年供浪迹,极目咏离骚”,意味着诗人已经在外漂泊多年,每一年都像是走过了一段旅程。他站在船上,望着远处,吟诵着《离骚》(古代楚辞作家屈原的作品,常表达个人的忧郁和爱国情怀),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希望能够像屈原那样,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接下来两句“陂暖初青麦,沙明上信潮”,描述了春暖花开的景象。诗中提到麦田开始转绿(陂暖初青麦),沙地上的潮水也开始上涨(沙明上信潮),这些都是春天到来的标志。

最后两句“熟知春事近,更觉旅情遥”,意思是到了春天,诗人更加意识到自己离家乡越来越远。春天的临近让他更加思念家乡,也让他感到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描绘天气、春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