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鸭绿江边的和平景象,表达了中朝两国一衣带水的邻里情谊,同时提醒边防人员谨慎守土的责任。
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江边风景:祁连城(实指辽东长城)边的青草茂盛,鸭绿江口暮色中升起炊烟。虽然两岸鸟鸣声来自不同国度,隔江百姓说着不同语言,但大家头顶同一片蓝天。这里通过"同天"的意象,强调人类共处同一片天地下的本质。
后四句转入抒情议论:皇帝的仁德如天空般无私覆盖万物,海外邻国也虔诚遵守着共同的历法(奉朔)。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嘱咐边防士兵既要认真守卫边界,又要避免让砍柴放牧的百姓越界打扰对岸农田,体现了对和平共处的珍视。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微妙的平衡感:既明确边界的存在("异域"),又强调人类的共通性("同天");既重视国土安全("慎封守"),又维护边境和谐("莫扰东田")。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智慧,展现了古人处理边境关系的成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