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永寿寺舍利塔望岱岳太行
南帆越千里,刺眼无寸山。
一登高迥处,非复河卫间。
乃知宝王刹,嵽嵽俯四寰。
手挥白日冷,足蹑青云闲。
天龙与天马,宛在户牖跧。
双鬟一朝尽,黛色如可攀。
直疑飞鸟外,足以恣往还。
昔贤已自诧,况我尘土颜。
一登高迥处,非复河卫间。
乃知宝王刹,嵽嵽俯四寰。
手挥白日冷,足蹑青云闲。
天龙与天马,宛在户牖跧。
双鬟一朝尽,黛色如可攀。
直疑飞鸟外,足以恣往还。
昔贤已自诧,况我尘土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永寿寺舍利塔远眺时的震撼体验,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前四句写登塔前的铺垫:诗人从南方远行而来,一路上看不到高山,直到登上这座高塔,才发现自己已经超越了平凡的视野范围。这里用"刺眼无寸山"的夸张手法,突出塔的高耸。
中间八句是登塔后的所见所感:诗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天界,可以随手拨弄太阳("手挥白日"),脚踏青云。天龙、天马这些神话生物好像就在窗边蜷伏。远处的山峦("双鬟"指山形)突然变得清晰可触,让人产生能飞到鸟都飞不到的地方的错觉。
最后两句是感悟:连古人都为这样的景色惊叹,何况我这个凡夫俗子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景的敬畏和超脱尘俗的向往。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夸张的想象把登高体验写得奇幻动人,比如"手挥白日"、"脚踏青云",把物理上的登高转化为精神上的飞升。诗人通过登塔这一简单动作,完成了一次从凡间到仙界的穿越,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一览众山小"的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