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山林的生动画面,语言简单却充满自然野趣。
前两句"晓望郁苍苍,蒙茸樵径合"写清晨远望:山林郁郁葱葱,长满野草的小路在茂密植被中若隐若现。这里用"郁苍苍"三个字就让人感受到山林的茂盛,"蒙茸"则形象地表现出草木杂乱丛生的状态。
后两句"风吹伐木声,千山响相荅"突然有了声音的加入:山风送来樵夫砍柴的声响,在群山中回荡应答。一个"响"字让寂静的山林顿时热闹起来,"相荅"二字更是巧妙,仿佛群山在互相打招呼,把自然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远望、近观、静景、动声多个层次,就像用文字拍了一段短视频:先是广角镜头拍苍翠群山,再推近到杂草丛生的小路,最后配上风吹树动的声音特效和山谷回声。诗人用最简练的文字,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山林的生机与野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