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

行跻覆舟岭,睇览秣陵城。
壑听松涛涌,林窥鹿子行。
荒凉梁堞散,埋没晋丘平。
皎皎江南月,空流玉树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覆舟岭远眺秣陵(今南京)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一幅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画面。

首联"行跻覆舟岭,睇览秣陵城"直接点明地点和动作:诗人一步步登上覆舟岭,远眺南京城。这里用"跻"字生动表现了登山的艰辛过程。

中间两联是景物描写:"壑听松涛涌,林窥鹿子行"写山中景色,山谷里松涛阵阵,树林中偶见野鹿穿行,充满自然野趣;"荒凉梁堞散,埋没晋丘平"则转向人文景观,南朝梁代的城墙已经残破不堪,晋代的陵墓也湮没无闻,透露出历史变迁的苍凉。

尾联"皎皎江南月,空流玉树情"将视线转向夜空,皎洁的月光依旧照耀江南,但当年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奢靡早已烟消云散。这里用"空流"二字,既写月光流淌,又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将眼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与脚下荒废的历史遗迹并置,通过"松涛""鹿子"的鲜活反衬"梁堞""晋丘"的颓败,最后用亘古不变的明月作结,形成强烈的时空对比。这种写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永恒之美,又能体会到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短暂与无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