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君

世间草隶是云礽,汲冢深埋唤不譍。
五百年间徐骑省,一千年后李阳冰。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书法大家,表达了对艺术传承的赞叹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用比喻手法说:世间流传的草书隶书就像子孙后代(云礽),但那些被深埋的古墓文字(汲冢竹简)却再也无法回应我们的呼唤。这里既感叹文字艺术的生命力,也暗含对历史失落的惋惜。

后两句列举两位相隔五百年的书法名家:南唐的徐铉(骑省)和唐代的李阳冰。诗人用"五百年""一千年"的时间跨度,展现书法艺术穿越时空的延续性——不同时代的大家共同构成了艺术传承的链条。

全诗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家族血脉比喻艺术传承,让抽象的文化延续变得形象可感
2. 通过具体人物和时间对比,展现艺术发展的历史纵深感
3. 在短短四句中完成从"失传"到"传承"的情绪转折,形成张力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艺术就像基因一样,总能在时间长河中找到新的继承者,虽然部分瑰宝会湮没,但人类对美的追求永远生生不息。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