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趣园十景歌①
石壁巉岩天斲成,一屏万古长青青。
萧园卜邻得正直,谁谓与立天无情。
磐石坦然在平地,四望烟霞以为际。
数人共坐尚有馀,下布莓苔作文罽。
原泉混混何处来,白虹委地声鸣雷。
水哉有本故如是,清泠未受人间埃。
曲水流随石渠曲,曲曲春风动新渌,觞泛兰亭客如玉。
方池水亦潴为方,汪洋数顷涵天光。
昔人曾赋半亩塘,今也有客歌沧浪。
水碓有机非作巧,终古周旋曾未了。
寻常成物不言劳,更复何心较多少。
钓矶垂钓者何人,千秋再睹磻溪春。
水清见石鱼可数,旁有閒地堪经纶。
丹穴于今亦何有,有窟如屋大于斗。
垆鼎已亡存杵臼,应是山灵为诃守。
漱清轩外水涟漪,仰高亭前山崛奇。
丹青尽物不尽意,意在地官南望时。
萧园卜邻得正直,谁谓与立天无情。
磐石坦然在平地,四望烟霞以为际。
数人共坐尚有馀,下布莓苔作文罽。
原泉混混何处来,白虹委地声鸣雷。
水哉有本故如是,清泠未受人间埃。
曲水流随石渠曲,曲曲春风动新渌,觞泛兰亭客如玉。
方池水亦潴为方,汪洋数顷涵天光。
昔人曾赋半亩塘,今也有客歌沧浪。
水碓有机非作巧,终古周旋曾未了。
寻常成物不言劳,更复何心较多少。
钓矶垂钓者何人,千秋再睹磻溪春。
水清见石鱼可数,旁有閒地堪经纶。
丹穴于今亦何有,有窟如屋大于斗。
垆鼎已亡存杵臼,应是山灵为诃守。
漱清轩外水涟漪,仰高亭前山崛奇。
丹青尽物不尽意,意在地官南望时。
现代解析
这首《天趣园十景歌》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园林中的十处景观,每一段都像一幅会动的风景画。我们来看看它具体写了什么:
1. 石壁:开头描写陡峭的石壁像被天斧劈成,万古长青。说这石壁"正直",好像在反驳"老天无情"的说法,赋予石头人格化的品格。
2. 磐石:写平坦的大石头,周围云雾缭绕。特别有趣的是说这石头"能坐好几个人",还长满青苔像铺了地毯,把普通石头写得很有生活气息。
3. 泉水:描写泉水像白虹落地般奔涌,声音如雷。强调这水纯净"不沾人间灰尘",用夸张手法表现水的清澈。
4. 曲水:模仿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境,写弯曲的水渠边春风拂过水面,让人联想到文人雅士聚会饮酒的场景。
5. 方池:写方形池塘像镜子般映照天光,提到古人写过的"半亩方塘",现在又有人在此歌唱,展现古今对话的意境。
6. 水碓:写老式水车不停转动,默默工作"不计较付出多少",把机械写得像勤劳的老黄牛,很有哲理。
7. 钓矶:写钓鱼台让人想起姜太公钓鱼的典故,清水能看见鱼,旁边还有空地可以"规划事业",把休闲处所写出人生寓意。
8. 丹穴:写原本炼丹的洞穴现在只剩空屋般的石洞,捣药工具也只剩杵臼,用今昔对比表现时光流逝。
9-10. 漱清轩与仰高亭:最后两处景点通过水波涟漪和高山奇崛的对比,说画工能画景物却画不出意境,而真正的意境在作者遥望南方时的心中感受。
全诗妙在:
- 每段一个景点,像连环画册
- 用声音(雷声)、颜色(青苔)、动作(水车转)让画面活起来
- 把石头、泉水都写得有性格
- 穿插历史典故但不掉书袋
- 结尾留下想象空间,让人回味
本质上是在说:这个园子不仅好看,每处景物还藏着故事和人生道理,需要用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