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萧瑟的山水画卷,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
开头四句用灰暗的色调勾勒环境:雾气弥漫的天空和浑浊的河水,连白天都显得阴沉。只听见乌鸦在秋林里啼叫,雨声混杂在荒凉山谷中。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寂寥压抑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仙鹤的消失:清亮的鹤鸣声再也听不到了,仙鹤的身影也远去了。乌云遮蔽了它灵动的姿态,老松倒塌后连旧巢也不复存在。这里以仙鹤的消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最后四句转入历史联想:想到西晋著名文人陆机、陆云兄弟("二陆")早已化为白骨,他们留下的那点名声又能如何?连他们弹琴的雅致场景都无法重现,只剩月光照在青白色的霜花上。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的结局,深化了世事无常的主题。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灰暗的自然景象到消失的仙鹤,再到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层层递进地展现"一切终将消逝"的哲理。最妙的是结尾的"月白霜华青",用清冷的色彩给全诗画上句号,让读者在视觉感受中体会永恒的寂寥。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