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官命诸生为守城马发挽诗欲为申奏立庙

伏波裹尸还,马璘苦战死。
至今骨犹香,勋名照青史。
桓桓马将军,或疑其孙子。
逾月婴孤墉,四面集飞矢。
生不为降俘,死期为厉鬼。
小卒窃开关,大兵遂劘垒。
满城血为池,全家脑涂地。
英雄为痛心,三十馀年矣。
阴房野燐青,坏道丛祠圮。
天朝未旌忠,谁为血其祀。
名公访古迹,立马斜阳里。
临风叫英魂,月寒天在水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马发的将军英勇守城、壮烈牺牲的故事,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英雄事迹(前12句):
- 开篇用两位古代名将(马援裹尸还、马璘战死)作对比,说马发将军和他们一样英勇。
- 描写马发死守孤城一个多月,面对箭雨也不投降,最后因叛徒开城门而战败。
- 用"满城血为池,全家脑涂地"的惨烈画面,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将军的牺牲精神。

2. 现状凄凉(中间6句):
- 三十多年过去了,马发将军的祠堂破败不堪,香火断绝。
- 诗人痛心质问:为什么朝廷还没有表彰这样的忠烈?

3. 呼唤纪念(最后4句):
- 描写一位官员在夕阳下寻访古迹,对着寒风明月呼唤英雄亡魂。
- 用"月寒天在水"的凄美画面,寄托对英雄的哀思。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惨烈的战争场面和破败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
- 既有对英雄的歌颂,也有对现实的批判
- 最后月夜唤魂的场景特别打动人,让读者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敬意

简单说就是:先讲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再吐槽现在没人纪念他,最后用很美的画面表达怀念。既有热血,又有叹息,还有画面感,读起来特别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