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赞其一·佛宝

甘蔗流苗应刹尘,觉场高发利生因。
紫金莲捧千轮足,白玉毫飞万德身。
孤立大方资定惠,等观含类舍怨亲。
挨星相好中天主,匝地名闻出世人。
螺发右旋仙岛碧,月眉斜印海门新。
鸾翔凤舞非殊品,象转龙蟠绝比伦。
璎珞聚中腾瑞色,花鬘影里夺芳春。
慈仪恋望知何极,梵德言辞莫可陈。
胸字杳分无量义,顶珠常照百由旬。
双林孰谓归圆寂,坐断干坤日见真。

现代解析

这首《三宝赞其一·佛宝》用绚丽的意象和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佛陀的庄严形象与慈悲境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佛陀的诞生与修行
开篇用"甘蔗流苗"比喻佛陀血脉如甘蔗般绵延不绝,"紫金莲捧足"展现佛陀步步生莲的圣洁。诗中"孤立大方""舍怨亲"等句,强调佛陀通过禅定与智慧,超越世俗亲怨分别,达到平等普度众生的境界。

2. 佛陀的非凡形象
诗人用大量瑰丽比喻:螺发如碧海旋涡,眉似新月映海,身上璎珞生辉如春光绽放。这些"鸾凤""龙象"等超凡意象,并非单纯写实,而是象征佛陀超越凡俗的完美德性。特别是"顶珠照百由旬",用头顶放光照射远方的画面,表现佛陀智慧的广大无边。

3. 佛法的永恒真理
结尾"双林归寂"看似说佛陀涅槃,但"坐断干坤日见真"笔锋一转,指出真理永不消失——佛陀虽已离世,但他证悟的真理如日照乾坤,永远照亮人间。这种"圆寂非终点"的见解,打破了人们对生死的狭隘认知。

全诗最动人的是视觉与哲理的融合:月眉海波、龙蟠凤舞的华美画面,最终都指向"平等舍怨亲"的深刻智慧。诗人用金玉满眼的富贵相,反衬出佛陀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让读者在感官震撼中,自然生起对崇高生命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