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茹銮知唐县

南省曾看驱笔阵,中山坐见播风谣。万家赤县仍为冀,千古青山尚记尧。

蟀蟋诗中怀旧俗,桑麻影里布新条。国朝循吏今谁是,青史无令久寂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友人茹銮赴任唐县时所作,通过赞美友人的才能和政绩,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期待。

首联"南省曾看驱笔阵,中山坐见播风谣"是说:我曾在京城见过你挥毫泼墨的才华("驱笔阵"比喻文采飞扬),如今你去中山一带(唐县属古中山国)任职,想必很快就能让百姓传颂你的政绩("播风谣"指好名声流传)。

颔联"万家赤县仍为冀,千古青山尚记尧"用地理和历史典故:唐县属于古老的冀州地区("赤县"指中国),这里的青山绿水依然铭记着尧帝的贤明。暗示友人要效仿尧帝的仁政。

颈联"蟀蟋诗中怀旧俗,桑麻影里布新条"描绘田园景象:蟋蟀的鸣叫让人怀念淳朴民风(《诗经》有咏蟋蟀篇),在桑麻掩映中你要推行新政("布新条"指颁布新政策)。体现诗人希望友人能尊重传统的同时改革创新。

尾联"国朝循吏今谁是,青史无令久寂寥"是点睛之笔:当今朝廷需要怎样的好官?希望你能成为青史留名的清官("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员),别让史册上的好官名单空缺太久。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暗含对官场现状的感慨。

全诗用平实的历史典故和田园意象,把送别场景写得既有温情又不失深度。最打动人的是尾联的期许,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好官"的朴素定义:既要办实事,更要留清名。

0